惊!耳机音量过大成听力“最大杀手”,全球约11亿人面临听力受损风险,你很可能是其中之一
全球约11亿人面临听力受损
跑步时戴耳机,打游戏时戴耳机,听音乐时戴耳机……戴上耳机,聆听自己喜欢的声音,享受片刻安逸,沉浸在自我的世界,耳机已然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标配。但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儿,却暗藏着健康隐患,很多年轻人几乎要面临“未老先聋”!
近日,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(WHO发布数据称,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(12-35岁之间)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,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(例如用手机听音乐)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。你的耳朵很可能已经“病”了!
了解耳朵
耳朵是每个人体的重要器官,因此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自己的耳朵、保护自己的耳朵。
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:外耳、中耳、内耳。
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,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。
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-锥骨、镫骨和钻骨上相震动,将声音传到内耳。
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,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,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折叠。
听力受损有哪些症状表现?
正常人在音量小于60分贝的环境中,听力不会受到损害。高于85分贝,耳朵的听觉细胞就会受到损伤。一般收音机的音响强度可达115分贝,摇滚乐可达100分贝,迪斯科乐可达110分贝,尤其高频立体声最大音量可达130分贝。
用立体声耳机听音乐时,即使音量不太大,但由于其声压直接作用于鼓膜,加上有时外界环境嘈杂,人们会将其音量有意识放大。而且,有的人戴耳机常常是从早到晚,一有时间便戴上听,因此造成听力细胞的损伤,听力就会随之下降。
当你出现听力下降,耳闷胀感,“听得见听不清”,持续耳鸣等情况时,就要警惕这是听力受损的表现了。
成年人听力受损迹象
经常要求别人重述他们说的话
经常需要提高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
经常听不到部分谈话内容
有耳鸣的现象
别人说你讲话声音大
儿童听力受损迹象
对声音无反应
不能正确理解你说的话
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当
耳部有流出物
反复出现耳部疼痛或阻塞
教你4招
合理地使用耳机
01
使用耳机使得耳近距离接触声音刺激,接触噪音源较近,加之其频率特性较高,声音强度越大,对听力的损伤也更明显。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一个"60-60原则",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。即听音乐时,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%,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。
02
不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,比如地铁里。地铁本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,耳朵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压力,再戴着耳机紧紧压在耳朵里,很可能造成耳朵毛细胞的损伤,甚至引起噪声性耳聋。
03
定期为耳机消毒。建议每周为耳机消毒一次,可以选用质量较好的湿巾,或使用消毒喷雾,或用蘸有酒精的棉签擦拭。消毒时,要确保清洁掉所有残留污物。
04
调整生活方式,不要戴耳机睡觉。睡觉时用耳机听音乐,在睡着以后耳机还是在播放音乐,持续对耳鼓膜和耳蜗刺激,会造成毛细胞损伤,严重的会引发耳鸣和耳聋。如果喜欢侧卧的睡觉姿势,枕头还会对耳塞造成压迫,从而损害耳鼓膜。
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用耳习惯
莫让耳机“偷走”听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