陡降型听力曲线且有耳蜗死区的患者应如何调试助听器呢?



01、陡降型听力曲线且有耳蜗死区的患者应如何调试助听器呢?


针对耳蜗死区的特点,在调试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:

1)针对陡降的中频,应重视半倍频程频率点的测试,从而确定耳蜗死区频率范围及死区的边缘频率,得到准确的残余听力;

2)优化残余听力范围的调试数据,保证残余听力频率区的最优化补偿。例如,针对低频较好的特征,使用开放验配,降噪、言语增强及方向性麦克风功能的开启。

3)避免死区增益补偿过多,从而造成对中低频的影响,可相应地减少死区频率的增益补偿。例如,人为地降低死区频率的阈值。针对此类听力图,助听器补偿的重点不是高频耳蜗死区处,而是中频(斜坡)处;

4)开启声频移转功能。


02、举例
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调试陡降型听力损失图,我们以下图为例向大家介绍。


微信图片_20200919144611.jpg


1)加测1500Hz和3000Hz的半倍频程,以确定残余听力及耳蜗死区的频率范围;

2)采用开放耳验配,开启降噪、指向性等功能以优化较好的残余听力范围的调试数据,保证较好的残余听力范围得到最佳的放大效果;

3)250Hz~1KHz不放大或适度放大;3KHz、4KHz和8KHz的听力阈值调低,例如在软件中,输入80dBHL、80dBHL、80dBHL。此举的目的在于避免出现较多的高频补偿;


微信图片_20200919142932.jpg


4)1500~2000Hz处的增益应着重放大,应比默认的增益再调大一些,以保证该频率范围的信息拾取;



微信图片_20200919142936.jpg


5)选用M功率的受话器而不是P功率受话器;

6)开启声频移转,可用林氏六音中的高频音来验证移频效果;通过调整起始频率,截止频率等方法,将声频移转效果调至最佳。


03、建立合理的期望值

       助听器调试过后,仍需要对患者建立合理的期望值。这个过程非常关键,甚至比调试助听器还要重要。验配师们需要让听力损失患者明白:

       声音听起来不正常是很正常的现象,因为中频承载了2个声音:正常的放大和高频“转移”而来的声音;这种现象是无法改变的,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来适应。另外,尽管助听器戴起来听声不正常,但总比不戴强。


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

取消
技术支持: 天天向上(北京)网络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