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时期下的老年人居家听力康复 ---- 田岚博士专访
非常时期的一封信
今年的假期大家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,家里老年人的听力问题更容易暴露。困扰老年人的听力问题大部分是听得到但是听不清,这与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复杂性及身体、年龄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,这就要求作为家人的我们给予老人更多的配合与支持。那么如何帮助佩戴助听器后的老人们顺利进行听力康复呢?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在居家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几方面建议。
01 鼓励父母多交流
很多听力不好的老人,因为听力干预时间的延迟而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负面效应,如:孤僻,退缩,表现在不愿意和别人交流,不愿意参加家人之间的谈话,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。疫情使我们困在家中,却是我们放慢脚步,放松心情,帮助老人打开心扉畅所欲言的好时机。在居家生活中,我们多花一些时间并选择老人熟悉的话题和他们交流,陪他们一起看他们喜欢的电视剧或电影,并就刚看的内容展开讨论,让他们重拾听和说的乐趣。
02 创造一个良好的聆听环境
良好的聆听环境要做到三个字:静,近,亮
♡ 静:就是安静的意思
我们在和老人家交谈时,要在相对安静,干扰声音少的环境下进行。
如噪音不可避免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让老人面向说话的人,背对着噪音比较大的方向,这样可利用人类耳廓自然衰减掉一些噪音,同时,让老人一次只需要听一个人说话,切勿两人或多人同时对老人家说话。如果是讨论刚看过的情节,就选择小声或静音回放。
♡ 近:就是距离近
助听器通过麦克风收集声音,其最佳工作距离是1米之内。如果您在2米以外的隔壁房间和老人说话,老人可能根本没有听见您的讲话声。但您不想让他听见的声音,因为距离他只有一米之内,近距离的声音他全部都能都听到。
另外,在和老人说话时,首先问一下他哪只耳朵听得更好,永远选择离他较好的那只耳朵更近的距离来交谈。
♡ 亮:就是要有光线
很多老人家的听力损失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重的,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已经养成了看口型和面部表情的习惯以弥补听力的不足。因此,在和老人交谈时,您一定要面向光源,以便他能够看清您的嘴型和面部表情。其实,作为外行,判断助听器是否有效的一个简单标准是看老人和您交谈时,他是否像从前那样紧盯着您说话时嘴唇的动作,生怕错听或漏听的紧张表情有所缓和。
03 运用适当的聆听技巧
简单的交流技巧包含三个字:慢,短,复
♡ 慢:说话的语速要放慢。语速及语句简洁
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,身体各个系统器官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退,有的人先表现出腿脚不灵,有的人则先有高血压,糖尿病,有的人则是老花眼,耳朵背,相应的神经系统也会出现传递信息能力衰退的可能,具体表现在记忆力衰退,动作迟缓。当我们说话的声音,从耳朵通过听神经上传到大脑听觉中枢时,传递时间和大脑处理信息的时间都有可能延迟,因此,我们对老人说话,一定要把语速放慢,有利于老人的大脑有足够的时间来分辨和处理讲话的信息。
♡ 短:说话的语句要短,在说话时尽量避免用长句,而用短句,突出语句中的“关键词”。这样可以减少老人理解的难度。
♡ 复:重复的意思
当发现老人听错或理解错误的时候,我们需要重复自己说过的话。如果发现老人还是没有听对,我们就要换另一句话来表达相同的意思,甚至还需要加一些解释。比如下面这段对话: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:和戴助听器的老人说话时,音量一定要保持正常,不需要大喊大叫,因为在助听器中有压缩性能或限制最大输出,以限制声音被过度放大伤害用户的残余听力。如果验配师未能很好地设置这些性能,大喊大叫的声音会被限制而导致失真,反而使老人更听不清楚。以普通音量、和颜悦色地和老人说话,会让老人和我们交谈时更加放松愉悦。
04 帮助父母建立坚持配戴助听器的良好习惯
♡ 一定要让老人知道,要让我们能保持始终如一、心平气和地和他们交流的办法,就是他们一定要戴上助听器。而且,只要是确认了助听器的放大功率不大不小正合适的话,那就要求父母凡是在醒着的时间都要戴上助听器。绝对不要取取戴戴,或只在家里来人的时候才戴。
♡ 帮助父母养成保养维护助听器的好习惯。早上洗漱完毕之后,就立刻把助听器戴上。晚上临睡之前,摘下助听器,用柔软的面巾纸(干,不含酒精)把助听器麦克风上的灰尘擦拭干净,把受话器出声孔里的耵聍去掉,助听器机身表面光洁如新,清洁完毕后小心放进助听器专用盒或干燥罐里面除湿,盒子固定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。并告知父母3~6个月到助听器门店做一次完全彻底的保养。
♡ 教会或帮助父母定期更换电池。如嫌换电池麻烦,下次更新助听器时,可考虑帮父母选择可充电助听器。
05 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
耳朵只负责传递声音信息,大脑负责解析声音信息所包含的意思。这句话怎么理解呢?举个例子:假如您自出生以来一直都居住在北京,周围的人也都只说普通话,那么,您听不懂苏州话,您认为这是很正常的,因为您从来没有听过苏州话。同理,很多老人家都是在听力损失发生了7~10以上时间,才会配助听器。此刻,他们普遍误以为,戴上助听器以后,他们就立刻什么声音都能听见了,别人说的话他句句都能听明白了,就像年轻的时候一样。但遗憾的是,自从听力损失发生之后,很多声音也渐渐地从他们的听觉记忆中消失,同时,他们的大脑中枢分辨处理声音的能力也在随之渐渐减弱。助听器肯定能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声音,但却不能替代他们的大脑中枢来解析处理这些声音所包含的意义,从而出现“我听得见你们讲话的声音,但我听不懂你们在讲什么内容”。应对这种困难的办法如下:
♡ 坚持多听多分辨训练
有意义的声音是大脑听神经的营养药。有意义的声音包括音乐和言语,车水马龙之类的噪音则属于无意义的声音。因此,大多数助听器都有放大语音,降低噪音的功能。
日常普通交谈对于分辨力较好的老人家是足够好的,但对于分辨力差的老人家就不够,需要加餐,做到缺什么补什么。
首先我们要知道/a/,/i/,/u/,/s/,/sh/这六个单音,1,4,7,9,10这5个数字,老人家是否都能听出来?怎么测呢?我们在他看不到我们嘴型的时候,一个音一个音地发声,让老人家边听边重复,然后再针对他听不清楚的单音或数字,反复练习。
也教他们背诵包含了上述六个单音的唐诗,如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“,锻炼他们的听觉分辨力和听觉记忆功能。
无人聊天时,看看电视,听听音乐,总之,让老人家保持自己的大脑有足够的有意义的声音滋养。
♡ 做一些智力游戏
❖ 手指游戏
手指的运动和思维活动是紧密相连的,各种信息活动从手传递给大脑,再从大脑传回手,这样才能保持动作的连续性。因此,手指操可以充分刺激大脑对应皮层,保证脑细胞的活力,非常有利于大脑的智力开发。我推荐一个最简单的“一枪打四鸟“手指游戏(如下图),让父母自己练习,以锻炼他们的灵活能力和保持他们的智力。
❖ 棋牌游戏:
如果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话,花一点时间陪父母下棋,打牌,打麻将,适度适量,其乐融融。
❖ 数字游戏
叫父母做简单心算,如从100开始做减法,减7,有的老人家可以一口气不错地减到剩余2,而有的老人家却难以做到。经常练习,可以锻炼老人家的思考和记忆功能
总之,关心父母,不仅仅只体现在吃饱穿暖上,真正理解父母的真实需求和愿望,还需要常常和父母沟通交流,在日常交流中发现父母潜在的听力问题,及时帮助父母早日获得积极有效的干预。
♡ 无助听器者,及时选配助听器;
♡ 有助听器者,鼓励父母坚持配戴助听器;
♡ 助听器效果不佳者,及时找到合格的验配师查找原因。
最后,在这个SARS-CoV2病毒肆虐的日子里,在我们幽闭家中饱受莫名的煎熬时刻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有的表现。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中的一句话:“怯懦囚禁人的灵魂,希望可以感受自由,强者自救,圣者助人。”愿我们在自救的同时,也能帮助他人。